如何戒掉佛教三毒中的“贪嗔痴”?熟记曾国藩的这三句箴言就可以了
在佛教当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一生所有的痛苦灾厄,都是三毒在作祟,这三毒具体指的就是贪、嗔、痴。很多佛教经典都在规劝我们要努力地戒除这恶业的根源,但具体要怎么做,却没有给予明示。关于这个问题,曾国藩却看得很透彻。他用三句箴言就给出了答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到底是哪三句。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下贪,贪财,贪吃,贪色,只要是对身外之物过分的追求的行为,其实都是贪婪的表现,对于克制这种欲望的方法, 曾国藩就说过: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看似能够长久获得利益和大家都要去争抢的东西,就不要再去啦。一个人越是贪婪越是欲壑难填,只有懂得及时的收手,才可以福泽深厚,笑到最后。
接下来,就是 嗔。作为三 毒当中最难克制的欲望。一个有嗔恨的人,很容易在逆境当中产生各种暴怒,极度的激烈情绪,但是要如何克服这样的情绪? 曾国藩又是怎么说的?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曾国藩的这句话,就很简单,倘若我们总是用恶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最后受苦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朋友们,当你产生嗔念的时候,不妨默念曾国藩的这句箴言,毕竟心善则万事皆顺畅。
展开全文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 痴,有个成语叫做玩物丧志,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人们对某样事物太过痴迷,就会失去原来的判断力,最终变得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其实,在佛教当中, 痴就是贪和嗔产生的根本原因。你想想看,你对金钱痴迷,导致你对物质有了过度的欲望,但看到自己并没有其他人富有,因此,就会产生嫉妒之心。由此可见,如果能够成功地把 痴戒除,剩下的两毒,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 痴,曾国藩就说过,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这意思就是在说,希望我们能够把功名利禄等看得淡薄一些,用淡泊的心境随时的提醒自己,万事千万不要太过痴迷,无欲则刚,顺利的过完一生。
今天的分享有没有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关于佛教三毒你们又有什么样不同的看法?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