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心灵深处的皈依——雪雁书评《柳林风声》

365bet体育在线总站 📅 2025-07-26 22:58:46 👤 admin 👁️ 3454 ❤️ 835
家是心灵深处的皈依——雪雁书评《柳林风声》

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英国童话作家,1859年3月8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除了闻名世界的《柳林风声》,他还创作了《异教文档》(Pagan Papers)、《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梦幻的日子》(Dream Days)等,其中,1898年创作的小说《难驾驭的龙》(The Reluctant Dragon)于1941年改编为迪士尼电影《为我奏乐》。

格雷厄姆在1岁多时,他的父亲成为苏格兰因弗雷地区的代理警长,格雷厄姆很喜爱这里的海岸。然而当他5岁时,母亲难产去世,父亲开始酗酒,童年因此不幸,他和手足也不得不搬去祖母位于南英格兰伯克郡泰晤士河畔库克汉姆村。传记作家彼得·格林认为当地的田园风景、森林以及泰晤士河对格雷厄姆的影响很大,《柳林风声》的基调由此而来。

格雷厄姆后来进入牛津的圣·爱德华中学学习,然而由于家庭原因,他无法进入心仪的牛津大学继续学习,而是在英格兰任起了银行职员。他对银行工作不感兴趣,而是在受到基督教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员福尼伏尔的鼓励下,于1887年开始,在伦敦杂志发表短文。1893年,他把文章进行整合成卷,以《异教文档》出版。它促使格雷厄姆成为特约投稿者,并努力放弃银行工作,但没有成功。后来,1895年故事再版,他增加了一些关于孩子的其他故事,以《黄金时代》出版,这次受到世人关注,其续篇《梦幻的日子》也让他再次声望大震。就这样,格雷厄姆成为了为儿童写故事的作家。

《柳林风声》常常被认为是一部演绎友情的作品,但也可以说是描写一只任性搞笑的蟾蜍的历险故事。

柳林中有四位主角,他们个性鲜明,各有特色。分别是一只胆小怕事却喜欢冒险的鼹鼠,一只为朋友两肋插刀却生性浪漫的河鼠,一只颇具眼界且有领导风范的獾,还有一只喜欢吹牛显摆、追求时髦、做事莽撞不计后果的蟾蜍。故事通过对这四只动物的生活游历,展现了对冒险、友谊、自然,以及最重要的——家园的赞美。

比如蟾蜍在第二章时游说两个朋友出去闯荡时说:“到处旅行,变换环境,到处有乐趣,刺激!整个世界在你眼前展开,地平线在不断变换!”这是对冒险的渴望,想要外出游历,为平淡的生活增加见识和新趣。

第三章河鼠发现鼹鼠误入野林,他“神情严肃,站着沉思了一两分钟。随后他转身进屋,将一根皮带系在腰间,往皮带上插几把手枪,又从大厅的一角抄起一根粗棒,撒腿朝野林走去。”河鼠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准备冲去野林救鼹鼠。他把鼹鼠当作自己的朋友,为他担心,这是友谊的体现。

再如第七章,河鼠和鼹鼠划过喧嚣动荡的水面,“在大坝那闪光的臂膀环抱中,安卧着一个小岛,四周密密层层长着柳树、白桦和赤杨。它羞羞怯怯,隐而不露,但蕴意深长,用一层面纱把它要藏匿的东西遮盖起来,等待适当的时刻,才向那应招而来的客人坦露。”这本书里随处可见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它温馨美好,甜美而令人向往,这是对自然的讴歌。

故事共十二章,从目录就可以看出,第五章重返家园,第八章蟾蜍历险记,到第十二章荣归故里。故事的主线以蟾蜍为主,他挥霍祖上留下的财产,任性胡闹,不断地闯祸。然而当他锒铛入狱的时候,他想要逃回的正是自己的家。在他听到自己外出时家被其他动物霸占的时候,他多么愤怒,想要一举夺回。曾经千方百计地想要外出闯荡,最后才发现真正栖身的地方唯有自己的家。

然而,除了蟾蜍,其他动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年老而有声望的獾从不肯轻易出门,只愿安心待在布置精良的家中;风雪夜归中,河鼠完全忽略朋友的心情,一门心思想要回到自己温暖的家;鼹鼠不经意间嗅到曾经的家,他的心在作痛:“我的老家!……我一定得回去,一定,一定!”是的,这本书以迷失家园和回归家园为主题,展现出格雷厄姆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皈依。他借由鼹鼠的想法,写道:“他的家是多么平凡简陋,多么狭小,可同时也清楚,它们对他有多么重要,在他的一生中,这样的一种避风港具有多么特殊的意义。”

蟾蜍的回归,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体现了家园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格雷厄姆认为,自然家园是生命的圣地,坚守则安全、自由,背离则有危险、被禁锢。《柳林风声》不仅通过蟾蜍的迷失和回归凸显这一主题,而且其他动物的成长也使故事得到了强化。这些动物虽然还保留着特有的生活习性,但他们的性格、思想、行为已然人格化,体现着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由于生存的需要,出于怜悯、友谊、责任等情感组成紧密单元,维持着家园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

《柳林风声》文词优美,不乏幽默搞笑,也有诗意烂漫。《大而美的文学名著系列》之《柳林风声》选择的是著名翻译家杨静远老师的译本。

杨静远,女,1923年2月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我国著名翻译家。毕业于武汉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在杨老师的翻译生涯中,编有外国史类书1000余万字,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十几种,共计500余万字。译著包括《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合译)、《夏洛蒂·勃朗特书信》、《勃朗特姐妹全集》、《哈丽特·塔布曼》以及童书《柳林风声》与《彼得·潘》等,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广受读者的欢迎。

人物传记的翻译需要文字的精确和纪实,然而杨老师的《柳林风声》,也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逗趣和幽默,唯美和诗意。

“绿荫水草稠,鱼儿尽兴游,佳肴储存库,丰盛又清幽。”

“这时,他忘掉了一切,只知道他又成了蟾蜍,无比高明强大的蟾蜍,煞星查处,大道上的征服者,小路上的霸王,在他面前,人人都得让路,否则便被碾得粉碎,永不见天日。”

“柳林鹪鹩躲在河岸边黑幽幽的树林里,唱着清脆的小曲。虽然已是晚十点过后,天光依旧流连不去,残留着白昼的余晖。午后酷热郁闷的暑气,在短短的仲夏夜清凉的手指触摸下,渐渐消散了。”

如此俏皮的文字,如此美好的文字。尽管名著版本众多,然而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译者往往会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因为他们在翻译时除了准确遵循原文字义之外,还尽可能地美化语言,传达出更为深远的文化表达,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名家名译作品的最重要的原因。

本书绘者唐·戴利,毕业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是插画家协会的名誉会员,也是美国肖像协会的注册成员。他曾为许多少儿版的经典名著创作插画,如《胡桃夹子》《毛绒兔》《兔子布莱尔》《丛林历险记》《柳林风声》《圣诞节的十二天》等。他还为许多电影和电视节目创作海报,如《霹雳上校》《根》《独行侠》等。如今,他和家人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本书的插画颜色鲜艳,纤毫毕现。仔细看来,尤其是对人物形态的把握,其凝聚的眼神、惊讶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等,无不烘托出更为具体和完整的故事情景,方便读者深入理解和体会,更方便孩子进行自我阅读,独立思考。

阅读文学经典名著,能够站在精神世界的高地体会人类进步的文明。徜徉在充满哲性和寓意的文字中,或欣喜,或悲伤,或自由,或批判,除了精神层面的畅快和愉悦,更重要地是能够加强文学熏陶,提升自身修养,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要引导孩子阅读世界名著,阅读文字优美、插画精致的世界名著。

参考文献:

[1]罗良功.《杨柳风》: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J].外国文学研究,2006(4).

[2]金鑫,张美.《柳林风声》:美好生活的颂歌[J].新闻爱好者,2011(12).

[3]维基百科.肯尼斯·格拉姆[N].https://zh.wikipedia.org/wiki/肯尼思·格拉姆.

[4]豆瓣网.大而美的名著:柳林风声[N].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11547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萨尔瓦多vs世界各国足球强队的精彩对决与历史回顾
365网址经常打不开

萨尔瓦多vs世界各国足球强队的精彩对决与历史回顾

📅 07-21 👁️ 9116
韩国邮箱号码大全
365bet最新备用

韩国邮箱号码大全

📅 07-08 👁️ 3347
中国联通大王卡不用了要主动注销吗?官方解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