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该如何看待相互宝的风险?利弊权衡?
相互宝分摊金额的暴涨的原因,主要由于两点:
1)加入相互宝的成员越来越多
2)越来越多的人过了等待期,得病开始能赔了
什么意思,我给大家画张图就明白了:
人数越多,在发病率不变的情况下,得病的人数也会越多。
这个是常识吧,所以得病人数上升很正常。
不过呢,在加入相互宝以后,得了病不是立刻就能赔的,还要过3个月的等待期,才能赔。
之前每个月分摊金额这么少,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刚加入,还没过等待期。
在等待期内生病,除非是意外,否则是不赔的。
随着越来越多人过了等待期,生病开始能赔了,真实数据就会表现出来,无论是理赔人数,还是分摊金额,就会越来越接近于社会正常发病率。
所以,并不是现在理赔多了,而是之前「赔少了」,之前的几个月并没有反映正常的发病率。
每次只分摊几分钱的时光,将彻底得成为过去。
此外,还有一点是,在得病申请理赔后,相互宝团队调研案情还需要时间:
我们在7月第二期中,从上至下抽了20人的案情:
19个人都是在3月以前的出险。
所以我们7月份分摊的案例,很多都是在3月份出险的。
(从这一点看,侧面反映了相互宝团队的调研真的很严谨)
像4月、5月、6月、7月,这些积累的案例,相互宝甚至还未公布。
所以可想而知,目前发生的均摊,还是偏低的。
未来这个数字还会上涨。
——还会上涨?
很多人心里犯了慌。
涨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呢?
我可以给你个粗略的答案。
二
相互宝每年实际分摊多少钱比较合理
每年理论上分摊多少钱,我们其实是可以粗略算出来的。
加入相互宝的人数已经接近8000万,这已经是个超大样本,会非常接近于社会的发病率。
我们是能算的。
已知,相互保0-39岁,保额30万;40岁-59岁,保额10万。
并收取8%的运营费用,
所以,0-39岁的人患重疾,要分摊32.4万;
40-59岁的人患重疾,分摊10.8万。
在保监会官网上,我们可以找到《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具体数字如下:
又已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7移动用户调研报告》
移动支付用户比例为:男52.3%和女47.7%;
2017年,移动支付端,30岁以下用户占比80.9%,31-40岁占比14.4%,41-50岁占比3.6%,51岁以上占比1%。
我们可以结合上面两组数据,把重疾的发生率分成四组,然后分别算出每组的平均发生率:
再结合几组数据,就可以得出:
年保费=47.7%*(324000*0.0516%*80.9%+324000*0.1754%*14.4%+108000*0.4404%*3.6%+108000*0.8229%*1%)+52.3%*(324000*0.0482%*80.9%+324000*0.1580%*14.4%+108000*0.5099%*3.6%+108000*1.2968%*1%)=230.97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算出了全移动端的实用者的发病率和理论保费。
但是大家要注意啊,我们加入相互宝时,是经历了一次健康告知的。
健康告知筛选出了一批患病率更高的人,所以现实发生的情况,一定比这个数字要低。
所以即便再贵,每年也不可能高过这个数。
也难怪,相互宝敢承诺,首年的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超过的部分他们承担。
我们如果用188元计算,分成24期,每一期大概7.83元,不超过8元,大概率不超过这个数。
这个数字,即便跟一年期重疾险,也比较有优势,尤其是对25岁以上的人群:
所以,尽管目前每月分摊金额在上涨,但也不会高得太离谱。
大概的数字,就是这个范围。
三
关于相互宝,这些问题你还要知道
如果能够接受这个价格,其实就不妨加入一下相互宝。
在加入之前,还有几点你需要知道:
1、相互宝不是保险,是互助社区
相互保是保险,但是相互宝不是。
但是自相互保被联合绞杀以来,推出的相互宝是目前国内甚至说是全世界最大的互助社区,目前已经接近8000万人加入。
一人得重疾,整个互助社区都会平摊互助金。
因为不是保险,就意味着不适用于《保险法》那一套。
那么它靠的,其实是支付宝的巨大信用背书,问题不大。
2、加入相互宝时,要符合健康要求
即便不是保险,它也有自己的社区规则,其中就有一条要符合健康要求。
如果不符合健康要求,加入了相互宝,即便后面生了病,相互宝和它的成员们,也是有充足理由不赔的。
3、相互宝分为两个版本,都不错
目前的相互宝,分为两个版本。
普通版和老人版。
相互宝普通版,保障包括癌症在内的100种重疾,
0-39岁,保额30万;40岁-59岁,保额10万。
相互宝老人版,只保障癌症,
60-70岁的老人,会有10万保额。
两个版本内的成员并不互通,各自分摊保费。
搞清楚了这些,我们是否该加入相互宝呢?
肆
建议加入相互宝
很久以来,我都是相互宝的义务宣传员,我已经给身边无数的亲戚朋友推荐了相互宝。
加入相互宝,对我们有利而无害。
每年只花一两百块,就能拿到30万/10万的保障,怎么看都是划算。
(如果不能接受这个费用,我也很无奈)
而且相互宝内的规则日趋完善,透明度很高,对咱们中国的老百姓是一趟生动的风险课。
但是,相互宝永远只是配菜,
保额低,长期保障能力差这些问题会一直存在,
相互宝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它无法取代商业保险。
如果有保障需求,目前还是通过商业四大保险解决。
相互宝成立尽管还不到一年,但是已经成为了某种全民保障。
我依然长期看好相互宝。
该加的加入,加入了的不建议退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